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台灣毛孩在臨床上很常見黴菌、濕疹、搔癢等皮膚問題,都讓毛爸媽超煩惱,尤其遇到季節交替,皮膚敏弱症狀不停出現,特別是在夏天午後雷陣雨或是颱風來臨的前夕,連我們都快受不了那股悶熱感,何況是全身都是毛的狗狗貓咪呢!所以「皮膚問題」也不意外的成為夏天動物醫院門診中最常見的主訴。
相信經歷過毛孩有皮膚問題的毛爸媽一定都心有戚戚焉,嘗試過各種方法:吃藥、塗藥膏、泡藥浴、吃保健品等等。不過想解決任何疾病或問題時,最有效的方式就是「平日做好預防」;如果是反覆復發,已經影響到生活品質,就要從「問題根源做處理」。
這次我們邀請到小布動物醫院的程若芷獸醫師來說明從「日常保養」的預防醫學,到問題發生後的「醫療治療」,我們可以怎麼做呢?
一、為什麼毛孩的皮膚這麼容易受到損害?
其實造成的原因真的非常多,不過以台灣毛孩就診的比例來看,以下兩個是最常發生的原因:
・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毛孩比例高
皮膚是動物身上最大的器官,健康皮膚的「角質層」就像是一座堡壘的外磚牆,負責抵禦外來刺激物質的侵害和幫助鎖水;而構成角質層的「角質細胞」及「脂質層」則像是牆上的磚塊及水泥。
異位性皮膚炎的毛孩因為天生皮膚分層的結構不完整,因此只要遇到一些刺激物質就很容易發生皮膚屏障的受損;加上鎖水能力相對較弱,皮膚就會因為乾燥而產生一些脫屑問題。
・氣候因素
尤其北部的天氣更潮濕悶熱,毛孩的皮膚也較容易出現因悶濕而造成屏障受損的狀況。
二、皮膚問題剛發生時可以從哪些跡象發現?
時常檢查,養成平日「多摸摸、多看看」毛孩的皮膚習慣
因為毛孩身上覆蓋著至少一層的毛髮,很多時候很難用肉眼發現牠的皮膚出狀況,會需要把牠們的毛髮撥開、吹開或弄濕後,才能看到皮膚真正的狀態。
・注意不同皮膚問題的好發位置
比方說被外寄生蟲叮咬,容易造成尾巴根部的脫毛發炎;如果是食物過敏,可能會在全身或是腹部看到大面積的紅腫丘疹;如果是異位性皮膚炎,可能會在眼眶周圍或局部區域發生脫毛、發紅和皮屑等情形。
・開始散發以往沒有出現過的異味
當毛孩的皮膚長期被悶住,或是受到細菌感染時,身上也會開始發出奇怪或難聞的氣味。
・其他異常行為和徵兆
比方說看到毛孩會一直搔抓身上的某個地方、忽然有不尋常的掉毛、身上有明顯的疤痕(有可能是受傷或以前的皮膚問題復發導致)等等。
三、平日可以用什麼方法來預防或防止皮膚問題惡化?
如果已經出現頻繁抓癢、泛紅、掉皮屑等等情形,建議先帶毛孩就診,請獸醫師檢查確認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皮膚問題。例如:免疫力比較弱的貓咪容易有黴菌感染的問題,狗狗的話則是容易得到細菌感染;這兩種狀況都會需要做現場的採樣,並用顯微鏡或其他儀器來確認真正的病因。因為不同原因造成的皮膚問題,獸醫師開立的藥物也會不同,舉例來說:如果是黴菌感染,結果擦到含有類固醇的藥膏,情況反而會更嚴重。
接下來,獸醫師會針對病因擬定治療計畫。前面有提到皮膚問題常常是由多種原因混雜在一起造成的結果,所以除了治療之外,獸醫師也會提供平日毛爸媽在家可以執行的「多重管理模式」。
・給予幫助提升皮膚保護力的營養素
・正確的清潔方式
隨著天氣逐漸變得炎熱,有些毛爸媽可能注意到毛孩身上的體味也跟著變重。不過,毛孩洗澡的頻率跟牠本身的毛質、生活環境、生活習慣及皮膚狀況有關。舉例來說: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狗狗,確實可以透過洗澡來幫助除去皮膚沾到的過敏原,而且要選擇低刺激的洗毛精,一週洗一次或是按照獸醫師指示。但是有些狗狗不常出門而且體味較輕,或是皮膚較乾燥,其實一個禮拜洗一次就可以了,平時就可以多幫牠梳梳毛。如果狗狗體味比較重、皮膚容易出油、每天外出、常到草地土堆玩耍等等,建議跟獸醫師討論後再依照需求增加洗澡的頻率。
貓咪和狗狗的皮膚都會自行分泌油脂來保護皮膚,但貓咪不會像狗狗分泌的那麼旺盛,加上貓咪愛乾淨的天性,洗澡頻率可以不用像狗狗一樣那麼地頻繁。除非獸醫指示或特殊狀況,一般家貓每年洗一到兩次即可。
・生活環境的控制,保持皮膚乾爽、乾淨
例如天氣潮溼的時候使用除濕機;定期清潔毛孩常用的物品(毯子、玩具);使用空氣清淨機等等。這些都有助於減少更多的過敏反應,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毛孩受到環境因素的刺激。
由於皮膚發生問題的原因十分多變,也常常與環境清潔、外寄生蟲、飲食營養息息相關;如果毛爸媽平常多留意毛孩的皮膚狀況,除了可以有效避免許多問題發生,透過毛爸媽平日的記錄,也能幫助獸醫師更快找出問題點,並對症下藥喔!
★本文經「PetTalk 說寵物」愛寵團隊專業獸醫師認證授權提供
寵立善-毛孩的特殊營養補充專家關心您家毛孩的健康